廣東人鐘意飲茶,呢種“鐘意”,根本唔可以用文字語言形容!三五知己、親戚朋友相約茶樓,談天說地,品嘗美食,已經(jīng)成為部分廣東人嘅日常。
茶樓嘅從容同安詳、知己嘅談天同說地、再配上一壺觀音或普洱,當(dāng)然唔少得嗰“一盅幾味”!
畢竟飲茶,“飲”唔系重點,“食”先系重點!今日同大家吹一吹嗰“一盅幾味”里面嘅“四大天王”!
有一句俗語話:飲啖茶,食個包。呢個包指嘅就系廣式叉燒包。一代天后徐小鳳都有首名曲,就叫《叉燒包》!
叉燒包嘅由來,依家已經(jīng)難以考證,但無可否認嘅系,饅頭、包子傳入嶺南之后,經(jīng)過長時間融入嶺南元素,先做成今時今日地地道道嘅叉燒包。
咁叉燒包作為一種最普通不過嘅包,點解會咁出名?
佢既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又可以身處街邊角落。但最主要嘅原因系:我哋都鐘情呢種味道!
廣東地標(biāo)美食評委勞毅波對叉燒包都有一種特別嘅感情:
“文革后期,當(dāng)時有肉的包子很少,當(dāng)時吃到的叉燒包,里面的餡還不是真正的叉燒,是用肥豬肉代替的。當(dāng)時的叉燒包汁多餡少,只有一丁點肉,不像現(xiàn)在有這么多餡料。
?
當(dāng)時在茶樓一聽到‘叉燒包,糯米雞’就會很興奮,記得當(dāng)時有個大叔托著一個木托盤,木托盤有一個布吊帶,他就用肚腩頂著木托盤,扛著叉燒包出來。一出來,可能走不了十步八步,叉燒包就會被搶光?!?/em>
15年,一家餐飲企業(yè)為“叉燒包之作技藝”申遺,暫且不論成功與否,但我本人并唔希望申遺成功,因為我并唔想叉燒包成為一種“逝去的味道”!
作為一種早、午、晚餐、下午茶、宵夜、零食都可以擔(dān)當(dāng)嘅蛋撻,相信唔少人都從細食到大,食到依家,而且仲會一直食落去。
中世紀,英國人就已經(jīng)用奶、糖、雞蛋制作類似蛋撻嘅食物;17世紀,蛋撻成為咗滿漢全席里面嘅一道菜式。
唔少人認為,蛋撻系由香港傳入廣東,但系根據(jù)香港歷史學(xué)者吳昊考證,1920年左右,蛋撻就出現(xiàn)喺廣州,然后隨之改良成“廣式蛋撻”。(傳統(tǒng)廣式蛋撻,其實叫“蛋砵”)而1940年左右先喺香港出現(xiàn)。
整咗幾十年蛋撻嘅何世晃師傅話:“蛋撻在粵式茶點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想吃到國內(nèi)最好的蛋撻,必須要來廣州才行。”可見廣式蛋撻嘅地位!
見到“干蒸燒賣”,一定有好多人忍唔住想問“究竟系叫干蒸?定叫燒賣?”老老實實,我一樣都咁頭暈!
同云吞一樣,干蒸燒賣都系由北方傳到嶺南,經(jīng)過改良融合之后嘅點心,對于佢嘅由來,說法有好多,多到無從考究。
老一輩嘅爺爺級朋友,佢哋嘅見解可能并唔權(quán)威,但好有意思:
舊時(建國初期)好窮,食肉系一件好奢侈嘅事,蝦餃、云吞呢啲都系高檔嘢!有一啲茶樓就好創(chuàng)新,將點心里面嘅肉餡換成木耳、粉絲、糯米等等,有唔同配搭同口味。
?
?
干蒸燒賣因為唔封口,人人都睇到系咩餡,所以就特別好賣!所以以前茶樓嗰啲點心車,放得最多嘅就系干蒸燒賣,部點心車一邊著住火,燒水蒸點心,一邊推車去賣,咁咪“干蒸燒賣”咯!
?
PS:“爺爺”意見,僅供參考。
其實冇必要對干蒸燒賣過多研究,食落肚嘅并唔系歷史,而系干蒸燒賣嘅味道、喜愛、情懷。
蝦餃被譽為“廣東四大名點之首”,百年歷史依然久盛不衰。
相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廣州市河南區(qū)伍村伍鳳鄉(xiāng),一間小茶樓發(fā)明咗蝦餃,佢哋用新鮮捉嘅河蝦,配上豬肉、鮮筍制作而成。但當(dāng)時肉非常貴,所以蝦餃并唔系人人都食得起。所以就有句俗話“蝦餃當(dāng)食晏”。
皮,晶瑩通透、軟韌適中;
餡,料鮮味濃、鮮美可口。
今時今日,經(jīng)過多年嘅改良,加上百姓日漸富裕,蝦餃幾乎成為飲茶必點嘅點心之一?;叵肫鹜旮细]去茶樓,第一次食蝦餃嗰個場景,就算過咗十幾年后都恍如昨日,原來“一見鐘情”唔止可以用系人身上!
有唔少朋友都覺得:可能就系因為依家想食好容易,所以反而覺得冇以前細個嗰時咁好食。就好似我阿媽同我講過“間中咸魚,好過日日鮑魚”!其中嘅意思,可能就系咁掛。
廣東嘅名點,點止單單四種?仲有排骨、鳳爪、支竹牛肉、粉果、糯米雞等等等等。
如果
你知道邊度有好嘢食
你想知道去邊度搵食
快啲掃碼
入群成為
為食自己友
大把搵食咨詢等緊你!
綜合自《廣州方言民俗圖典》
《嶺南詞典》、《俗話廣州》、百度百科
?
有聲+手繪:廣州街邊美食明信片
阿婆話齋:
生活同腌咸酸一樣,
行慢一啲,花時間沉淀,
生活才能更入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