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日10點,武漢封城,標志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fā)的開始。然而近兩年的艱苦抗疫,新冠疫情依然還未平息:2021年12月23日0時起,西安為了控制疫情又開始了封閉管理。
在近兩年的時間里,我們的工作、學習,乃至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口罩成為了我們?nèi)粘3鲂械谋匦杵?,每進公眾場所必先量體溫、出示健康碼,每天留意新聞看看哪里是疫情高風險地區(qū)等。
與此同時,廣東人很多延續(xù)了上百年民俗也暫停了,比如新年行花街、端午節(jié)扒龍船,而還有一些上千年的食俗還可能因此永遠消失了,好比秋冬食蛇補身。
廣東有句話叫“秋風起,三蛇肥”,寒風來臨的秋冬季除了吃臘味,還有吃蛇的習慣。蛇,被認為是有滋補暖身、祛風活血的補品,因而蛇肴之風每年定期刮一次。
但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就被快速通過,5月就開始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yǎng)的陸生野生動物——其中蛇就名列在目。
自此,這種廣東沿襲千年的食俗就畫上了句號。
01
廣東食蛇的歷史已近兩千年
“天下所有之食貨,粵東幾盡有之;粵東所有之食貨,天下未必盡有也”,廣東食材廣博的名聲在外,而蛇肴最能體現(xiàn)其美名特點。
廣東人何時開始吃蛇,具體年份暫未可知,但根據(jù)現(xiàn)有的考古資料推算,起碼有2000多年歷史了。早在南越王墓的陪葬品中就找到關于南越人抓蛇吃蛇的手工工藝品,不僅有屏風托座有吃蛇形象,不少勾首、飾品中都有蛇元素。
▲屏風托座,圖源水印
而文字記載在西漢時期的書籍《淮南子》中就有“越人得髯蛇以為上肴,中國得而棄之,無用。”也就是說哪怕最遲,廣東人也從西漢開始熱衷吃蛇。而東漢楊孚著有《南裔異物志》,里面詳細地描述了嶺南人吃蛇之風,并描寫了當時人們所食的蟒蛇其體態(tài)和習性。
舊時生產(chǎn)力低下,食物品種較中原少,肉類難得。為了補足蛋白質(zhì),嶺南人的先祖就地尋找食材,肥美的蟒蛇便被盯上了。
另一方面,瘴氣濕毒困擾著嶺南人,經(jīng)過先祖以身試驗總結出蛇有著清熱解毒的功效。而吃蛇除了作為一種果腹食品,也變成一種養(yǎng)生治病的藥材。這種藥食同源的經(jīng)驗便在廣東代代相傳。
大概是蟒蛇體型巨大,容易看清標的物相對容易捕捉,而且肉多皮厚膽好、五毒。在唐朝之前廣東人都是吃蟒蛇的,但這種食俗就引發(fā)了被貶謫到嶺南的中原人的極度不適。
唐代詩人韓愈看到廣東人吃蛇嚇得臉色發(fā)紅、直冒冷汗,看到籠子管著“食材”蛇只想趕緊放走它們;而蘇東坡這個老饕敢于一試,但他的小妾則在吃下蛇羹后,被同席人告知是蛇肉,立刻狂吐不止,抱病數(shù)月后竟嚇死了。
而到了明朝,蛇逐漸變成了廣東宴請貴賓的美食。明代著名湯顯祖在其著作《邯鄲記》中寫到:“蛇羹蚌醬飽腌臜, 海外的官箴過得咸。”來到這里的外國人也被邀請吃一頓蛇羹:“作為如此時髦的盤肴, 以至如請人赴宴而桌上無蛇, 那客人會認為一無所得?!?/span>
廣東內(nèi)三大民系都有吃蛇的習慣且歷史悠久,這和嶺南的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無不關聯(lián)。終年炎熱潮濕的氣候,適合蛇這種喜暖畏寒的動物生存,再加之荒涼之地,人跡罕至,綠植覆蓋率高,蛇的數(shù)量只多不少。
▲南嶺,圖源南方周末
在漫長的時間里,廣東吃蛇也從最開始的粗放,逐漸演變?yōu)榫啥鄻樱?/span>熬、蒸、炙、煎、炮、羹、焯等上百種烹調(diào)方式,再加上花樣百變的配菜,全蛇宴不在話下。
02
在近代變成了廣東名菜的蛇宴
雖說,廣東吃蛇一直以來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尋常百姓家也能吃得上。但要說蛇餐真正走上全國甚至全世界人的宴會餐桌上,并留下美食界人人稱奇的故事就離不開兩位前輩:江孔殷和吳滿。
江孔殷人稱江太史,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們曾經(jīng)介紹過他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家宴(點擊查看文章)。這位美食家開創(chuàng)了“太史蛇羹”,把蛇羹變成一道高級且味道復雜又十分鮮美的佳肴,讓一眾名流跟風仿嘗鮮、大酒店的名廚也聞風仿做。
“太史蛇羹”的突出就在于他開創(chuàng)性地使用了五種蛇(其中三種有劇毒):過樹榕、飯鏟頭、金腳帶、三索線及白花蛇,融合在一碗巴掌大的碗里。
▲圖源米芝蓮
要配得上這“驚世駭俗”的蛇肉,得用上優(yōu)質(zhì)花膠、冬筍、雞絲、金華火腿等作為襯托的“綠葉”。混合兩種細致熬煮五六個小時的上湯和蛇湯作為底湯,最后撒上脆口的南乳薄脆增加口感、絲狀檸檬葉增添香氣,點綴上名為“鶴舞云霄”的大白菊花瓣。
▲“太史蛇羹”,圖源米芝蓮
吃過“太史蛇羹”的人無不“食過返尋味”,難忘層次立體、鮮香十足的羹湯。
而另外一位外號為“蛇王滿”的吳滿,最開始只是南??h一名普通的補蛇采藥人,后來他發(fā)現(xiàn)賣蛇膽比其他要賺錢,便逐漸發(fā)展成做蛇膽的專業(yè)戶。
▲圖源網(wǎng)絡
在1885年,他在廣州開了一家叫“蛇王滿”的蛇膽藥店。因為后來上門求治病的人越來越多,他便開始發(fā)展成可以做藥又可以看病的藥店。
當時,雖有吃蛇風俗但沒有吃蛇專門店。而蛇王滿看到藥廠殺蛇去膽后丟棄大量的蛇肉覺得很是浪費,便嘗試把蛇肉做成職工餐。結果發(fā)現(xiàn)不僅好吃,而且員工的身體產(chǎn)生了很好的變化,于是乎他開始經(jīng)營起蛇餐館。
也有種說法是他受“太史蛇羹”的啟發(fā),做出了“三蛇羹”,做法和配料和太史類似,但沒這么講究精致。在之后,蛇王滿不斷推陳出新,恰逢大眾愛吃野味的嗜好,做出兩種版本的“龍虎鳳”,高配版的則是果子貍+蛇+雞,低配版的則是貓+蛇+雞。這些蛇肴在食客口口相傳下好評不斷,被眾多后起之秀模仿。
▲蛇王滿廚師在做蛇羹,圖源水印
北伐戰(zhàn)爭后食蛇風氣迎來了第一個春天,不僅在廣東蛇餐館處處開花,更是被廣東籍的國民軍帶到上海、南京等地方。上海、南京的粵餐館每到冬季就會在《申報》打三蛇羹的廣告,逐漸成為一種新時尚。
▲《申報》上的廣告,圖源網(wǎng)絡
蓬勃發(fā)展中的廣東餐館,做出了更多品種的蛇肴,什么蛇絲、蛇片、蛇衣、蛇脯、蛇肝、蛇丸(球)、蛇丁不在話下,配合變化多端的烹調(diào)技巧燴、炆、炒、釀、扣、燉、紅燒、拼伴、扒、焗、炸……真正的“全蛇宴席”誕生了。
▲后人對蛇宴的傳承,圖源網(wǎng)絡
蛇餐逐漸成為一種“面子”,每逢冬季,大到四大酒家南園、文園、大三元、西園,小至花酌館都有蛇肴供應。其風靡程度可以說是,吃到整個廣東幾近無蛇可吃,得去廣西抓才有。
因此也出現(xiàn)了一些無良商家用蟾蜍肉來冒充,味道經(jīng)過加工可以說是沒有區(qū)別,但功效上卻是完全相反。那時候流傳著一種檢驗真?zhèn)蔚姆椒?/strong>:若是吃蛇后的兩三天里,皮膚會流出薄薄的一層黃色液體,特別在更換內(nèi)衣或沐浴時,那你吃到的就是真蛇。據(jù)說這是因為蛇的驅(qū)風去濕功效奏效了。
然而在經(jīng)過抗日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洗禮,全廣州只剩下“蛇王滿”店堅強地重新復業(yè),但當初的盛狀不再,1966年后蛇王滿被改名為衛(wèi)東飯店。
直至改革開放后,改名為“蛇餐館”,才開始恢復元氣,終于在1991年的一百零五周年店慶恢復了“蛇王滿”的原名。
▲1994年的蛇王滿,圖源網(wǎng)絡
作為以蛇餐著稱的老字號,“蛇王滿”不僅受到市民的追捧,更是外賓、華僑同胞嘗鮮的絕佳場所。諸如楊振寧、李政道、華羅庚等名人等光臨過餐館,華羅庚還留下“風味獨特殊”的留言。
而在光顧外國人中,就數(shù)非洲人和日本人最為感興趣,來的人最多。也許是因為曾有日本作家安藤盛在書中寫道:“說起蛇肴, 我們惟有啞然。在中國有毒無毒的蛇有一百余種之多, 而不論哪一種都可以巧妙地加以烹飪而登諸筵席。”
經(jīng)歷如此風光時刻的老字號,仍然敵不過時代的變化,在1999年被房管局收回酒樓物業(yè),舊時明星就此隕落。
03
蛇餐館從單打獨斗變成連鎖經(jīng)營
千禧年后,盛極一時的蛇王滿關門了,近百年的蛇餐于無聲中消逝。這個廣州美食標志之一的餐廳關門,讓不少人懷疑,蛇終歸是小眾的,不適合發(fā)展。再加上2003年沙士爆發(fā),野生蛇類被眾人避之不及。
正在大家認為廣東名菜就此失傳之時,一間從番禺殺到廣州市中心的蛇餐館引起大家注意——榕記蛇宴。
這家創(chuàng)辦于2004年的蛇餐館,在外號“蛇王輝”的王國輝打理下,在十幾年內(nèi)間發(fā)展壯大,替代蛇王滿成為廣東人心目中食蛇專門店。這也是第一家把蛇餐館從單打獨斗做成了連鎖店和加盟店的餐館,截止2020年已有40多家連鎖店和加盟店。
原始模式下蛇餐館的蛇,只能靠有經(jīng)驗的捕蛇人捕抓拿貨。而這些“靠天吃飯”的生產(chǎn)模式容易遇上兩個危機:第一,每日供貨數(shù)量難恒定;第二,蛇的質(zhì)量難保證。而野生蛇還有病毒危機和法律風險,一家餐館想做大必須往現(xiàn)代化、產(chǎn)業(yè)化方向改進。
“蛇王輝”提到自己的菜單有超7成的菜品和蛇相關,所用的蛇種類幾乎囊闊市面上受歡迎的品種。因此為了能穩(wěn)定供應蛇原料,最開始他們和大量農(nóng)戶合作養(yǎng)殖。這就類似于電視劇《山海情》里主角們在家里種菌類,然后和一些商家定期收購。
2018年左右,榕記計劃自己投資建立蛇養(yǎng)殖場,把貨源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做起蛇藥材加工等下游產(chǎn)業(yè)。
同年,榕記獲得超千萬投資。
然而,在食客和投資者都如此看好的情況下,2020年榕記的進擊之路戛然而止——正是因為文章最開頭提到的“禁野令”,在未禁止人工繁殖飼養(yǎng)蛇類的前提下,明確禁止售賣、運輸和食用蛇類。
如果說,新冠疫情幾乎令所有的餐飲業(yè)遭到重創(chuàng),那對于榕記而言則幾乎是致命的。熟悉榕記的朋友,恐怕此刻都會有種“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的無力感。
盡管榕記也嘗試積極轉(zhuǎn)營求生,但在疫情之下,作為一個做蛇宴幾十年的品牌,兼顧旗下幾十家餐廳,轉(zhuǎn)營何嘗容易?
▲店內(nèi)臨時的魚池,未來將改造成具有觀賞性的大魚池,圖源紅餐網(wǎng)
而更重要的是當初的蛇類產(chǎn)業(yè)鏈上下游全部毀于一旦。這個影響的不僅僅是榕記一家店。這個上千年的飲食產(chǎn)業(yè),從養(yǎng)殖、加工、運輸、飲食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在一夜之間血本無歸。
根據(jù)紅餐網(wǎng)的報道,僅僅是廣西登記在冊的養(yǎng)蛇業(yè)主就達15萬之多。
04
食蛇真的只會變成歷史嗎?
目前廣東省內(nèi)已經(jīng)沒有吃蛇的店鋪,如果想吃蛇羹就只能到香港。然而受疫情和現(xiàn)在年輕人的口味變化,香港的蛇餐老字號也不好做,都在苦苦支撐。
▲食蛇店關店前的最后一天,圖源網(wǎng)絡
有不少人覺得,“食蛇文化”不僅是廣東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展示廣東歷史發(fā)展的一大印記,對貫穿起廣東在自然環(huán)境、人文經(jīng)濟的變化有一定的幫助。
因而有專家和從事蛇業(yè)的相關人員提議,把剝離蛇體、處理蛇骨、烹煮蛇肉等技術申請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樣這種復雜細致的技術也能保留下來,而粵港的傳統(tǒng)食蛇文化也可以記錄下來。
▲全蛇宴,圖源水印
但也有專家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fā),認為吃蛇有風險,會讓人模糊野生動物和養(yǎng)殖動物的界限,從而增加感染病毒的風險。
在不少從未接觸蛇餐的人心中,吃蛇是一種可怕的風俗。吃蛇只會讓別人心生恐懼,而不能征服恐懼。如果遠古時期有吃蛇習慣是為了充饑可以理解,但現(xiàn)代社會有如此多的食物為何還要找這種有中毒染病風險的肉吃?
也有人從食品安全角度反駁:近日蛙類餐廳也出現(xiàn)了蛙肉抗生素超標的情況,而某著名咖啡店也出現(xiàn)了使用過期食品的情況。此類事件幾乎每個月都會出現(xiàn),他們的危險指數(shù)甚至比蛇類更高。畢竟蛇類不常吃,而家禽、烘焙食品幾乎是日日吃。
而餐飲評論員從經(jīng)濟角度認為,像蛇類這樣大宗、以食用為主的品種,價值約70億元人民幣,加上與食用相連的加工、運輸、餐飲等行業(yè),更是數(shù)百億的產(chǎn)業(yè)鏈經(jīng)濟市場。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認為,廣東的“食蛇”該不該保留?又可以如何保留呢?不妨在評論區(qū)分享你們的觀點!
參考文獻:
【1】先聲奪人 披荊斬棘—— 蛇王滿從藥店到蛇餐館的傳奇經(jīng)營史
【2】廣東餐蛇史話 . 馮明泉
【3】饕餮中國︱廣東人吃蛇肉的習俗始于何時 . 澎湃新聞
【4】蛇王滿:龍虎風云跡難尋 . 南都廣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