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外省聽到有講粵語(白話)的先別急著認老鄉(xiāng)。就像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白馬王子,有可能是唐僧,講粵語的不一定是廣東人,也可能是廣西梧州人。
有位梧州朋友說,他在外地經常會遇到尷尬的事情:
參加廣西老鄉(xiāng)會,個個都在說普通話,那些笑話梗還get不到,他吃東西口味偏清淡,其他人則是又辣又油;
或者去參加工作了,聽到他是廣西的就問是不是少數(shù)民族,聽到他會粵語又不停被問,不是廣東人怎么會說粵語;
經常被廣東人認親,但聽到是廣西人的時候又立刻冷場了…..
他們總是自嘲“身在廣西,心在廣東”,對廣西沒有歸屬感,因為很多文化習俗、生活習慣都很像廣東(廣府)。一樣地講粵語(白話)、一樣地熱愛早茶、一樣地血液流淌著涼茶、一樣的龍母文化等等,讓人覺得“粵里粵氣”。
01
一座曾經屬于廣東的城市
網上有種說法:“廣州就算再強大,也被廣西的小城市統(tǒng)管過2次。”確實有道理,梧州曾經是兩廣地區(qū)的中心。
明朝(1470年)梧州成為兩廣首府,更是兩廣的政治、軍事中心。明憲宗在梧州建立了中國史上首個總督府(總督、總兵、總鎮(zhèn)),管轄廣西和廣東。當時這樣設立的原因是廣西“瑤亂“嚴重,而梧州在兩廣中間,且水利交通便利,當軍隊需要“剿匪“時能快速安定此處。
一直到了1564年,兩廣總督府才遷往肇慶,近一百年都是以梧州為中心。
后來民國時期(大概是1921年-1945年之間),兩廣分離,梧州也被劃分到廣西省。由下圖可見,梧州在廣東省外,梧州歸廣西管轄。
▲圖源網絡
而后,梧州又兩度從廣西劃入廣東,又從廣東劃回廣西。
1951年至1955年,欽州、廉州(即今欽州、防城港、北海)從廣東劃入廣西。
1952年12月10日,在邕寧、宜山、百色3個專區(qū)成立桂西僮族自治區(qū);
1955年至1965年,欽州、廉州再度劃入廣東。
……
1965年,欽州、廉州再度劃入廣西。
除了在行政區(qū)的劃分上和廣東淵源頗深,梧州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也使得和廣東難舍難分。
▲圖源網絡
梧州市位于廣西和廣東交界地段,自古就“扼三江總匯,把兩廣咽喉”,這里匯聚了廣西絕大部分的內河運量,素有“黃金水道”的美譽,自古就是西江的重要港口。
▲圖源水印
梧州人可以通過這條全年通航的江流,和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qū)頻繁交流。同時,在戰(zhàn)亂多發(fā)時,珠三角的人們也會通過西江往梧州逃亡,相互融合間造就神奇文化現(xiàn)狀。
02
廣州有的名勝它竟然都有
梧州和廣州很像,像到你走在梧州也沒覺得出省了,甚至恍惚間感覺依舊在廣州。
因為廣州的白云山、中山紀念堂、圣心教堂,在梧州全都能找得到!
梧州的白云山,古稱九疑,和廣州的白云山一樣都有著很多傳說。司馬遷的《史記》中提到:“(舜帝)南巡狩,崩于蒼梧(梧州古稱)之野,葬于江南九疑?!?/strong>因此當?shù)厝苏J為,梧州的文明發(fā)源于舜帝,而梧州更是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之一。
▲圖源水印
唐代詩人孟浩然曾夸贊白云山:“蒼梧白云遠,煙水洞庭深?!?/strong>而梧州八景之一的“云嶺晴嵐”更是源自清代詩人李世瑞“曉露乍薄初日上,晚煙如冪夕陽低“的詩句。
▲圖源水印
廣州的中山紀念堂名揚海外,但梧州的中山紀念堂其實是全國最早建成的。
▲圖源水印
1921年——1922年期間,孫中山為了籌備北伐而短暫駐居在梧州。而后梧州人為了紀念孫中山,在1930年集眾人力量建成了這座紀念堂。
除了這些“撞名”景點,梧州和廣州更像的是那一列列保存完好的騎樓。
▲圖源不是路人都叫過客
在梧州,隨處可見的簡練灰白的騎樓,連續(xù)幾百米的樓下廊,供行人遮陰游樂。典型的西關趟櫳門更是常見,黑紅色的木櫳半開半關,大爺大媽坐在門前扇著葵扇閑聊,比廣州現(xiàn)在的西關更西關。
▲圖源水印
22條長達7公里的街道、共560座的騎樓街,梧州擁有全中國最大規(guī)模、保留得最完好的騎樓群。走在中國騎樓城的路上,兩邊是熱鬧繁華的店鋪,偶爾有店家招手,廣州人可以在這里重新體會到小時候逛上下九的快樂。
▲圖源水印
騎樓真是嶺南地區(qū)人民多年生活和勞動的智慧結晶,夏季無論是暴曬或者暴雨都無所畏懼,依舊能優(yōu)哉游哉地閑逛。像廣州最近這種光暴曬不下雨,持續(xù)36度高溫的天氣,讓人根本不想外出,再加上沒有遮掩的人行道,只有強烈反射光源的玻璃窗,炎熱得更令人難受了。所以為何要拆掉騎樓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03
同聲同氣,你還不是老友?
讓人更身心舒暢的,除了熟悉的氣候和建筑,更重要的是“同聲同氣”,齊齊講粵語(白話)。
▲不用字幕聽得懂的同時,還能get到笑點,
來源SR影域のLAM
梧州雖然小小的不起眼,但其實是粵語的發(fā)源地(其中一種起源說)。
粵語并不是古代嶺南的原生“百越”語言,而是在原住民語言的基礎上,大量匯集了從古代中原而來的“雅言”。
這些從中原南下逃難而來的人們,最先駐扎的地方是廣信。也可以說那個時候嶺南的文化中心就是廣信,從中原逃難而來的人定居在了這里,和原住民的交流中逐漸形成了粵語,并輻射到了嶺南的其他地方。
古代的廣信正是今天的梧州,所以作為廣西一員的梧州卻說著粵語是有原因的。
▲圖源水印
梧州白話的發(fā)音和廣州話很接近,是廣西白話中最像廣州話的。雖然也有所差異,例如自己的“己”,廣州人會說/gei/,梧州人會說/gi/,個人覺得有點像云浮、茂名那邊的粵語。不過,廣州人和梧州人之間,大家完全可以愉快順暢地溝通。
同聲同氣之余,也是難兄難弟——梧州和廣州一樣面臨著粵語傳承危機。
梧州公交車曾在1996年到2014年,長達18年的時間里沒有粵語報站。梧州人和我們一樣習慣看珠江臺、南方臺以及翡翠臺,但在12年突然被停掉,而本地的電視臺大部分為普通話節(jié)目,電臺也是如此。
梧州小朋友的語言環(huán)境更少粵語氛圍,有些大人也覺得梧州話“太土”不讓自家孩子說,因此造成了當?shù)匦∨笥芽偸前自捚胀ㄔ捇旌险f,把“賺錢”說成“轉錢”、“芋頭”說成“魚頭”、“使命”說成“洗命”等等。
難怪說是廣西最廣東的城市,連憂愁的事情都如此相似。
04
地道美食至合廣州人胃口
說了這么多相似的文化語言和建筑,肯定少不了最后的誘惑——絕對能滿足廣東胃的梧州美食。
廣西菜大多是酸辣,比較重口味,像是最近大熱的螺螄粉,典型的酸辣口味。但梧州不一樣,雖然也有些帶酸口的菜,大體上是清淡的、咸甜的。
梧州美食最出名的,“唔使問阿貴”肯定是龜苓膏。除了大家熟知的“雙錢龜苓膏“,還有廣受本地人歡迎的”五福堂“。雙錢有名,價格也更貴,而五福堂親民,更便宜。清熱祛濕來碗龜苓膏,整個人都精神爽利。
▲五福堂龜苓膏,圖源水印
除了龜苓膏還有河粉。梧州的河粉品質非常好,得益于干凈微甜的水源和上好的米漿,這里的河粉是薄而細滑的,成扁窄狀,一口下去爽滑輕盈。廣州的河粉是偏厚實和爽口,而梧州的河粉更像泡開的口感,不Q彈但勝在輕盈細膩。
▲圖源品城記
而且梧州的物價可比廣州低很多,一碗臉那么大的河粉再加上大燒鵝腿才14塊。個人經驗,粉多到吃不完!
▲圖源阿Y私伙嘢
既然是口味相似的老友,梧州人肯定也愛吃雞——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做的“紙包雞”就隆重登場了。
▲圖源紀錄片《勞動節(jié)·有味道》
麥兜的老媽麥太做的紙包雞,我們就吃不到了,但梧州的紙包雞就別錯過了。相傳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西漢王朝,趙佗以紙包雞作為貢品獻與劉邦。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粵西樓在梧州創(chuàng)立,以紙包雞作為酒樓的招牌菜,酒樓從此名聲大震、客似云來,粵西樓成為嶺南飲食業(yè)中首屈一指的“金漆招牌”,社會上流傳著“食在嶺南,不能不嘗紙包雞”的說法。
也因為名聲在外,陳濟棠設宴時還專門派手下乘“珠江”號水上飛機飛到梧州,打“飛的”當晚帶回熱氣騰騰, 奇香撲鼻的“紙包雞”。
咸甜交加,帶點焦香的雞肉,在你扯開那薄薄一層紙后,雞汁帶著肉香慢慢流出來。一口下去,是不一樣的全新體驗。
▲圖源品城記
還有白云山腳下濃郁清甜的冰泉豆?jié){、豆腐花,粵友外脆里嫩的蔥油魚,以及廣東廣西口味融合菜牛腸酸,最傳統(tǒng)的早茶……還有許多美食等待大家親自體驗,畢竟吃,光說是不足以完美展示其精妙之處的。
▲蔥油魚,圖源品城記
05
廣州人可以在這穿粵時光
省際間旅游要恢復了,暑假也快到了,相信老廣們愛旅游的心蠢蠢欲動了。廣州到梧州只需76元、一個半小時,是很多想去玩但不想太勞累的自己友的好選擇。
到梧州,你反而能靜下心來,回歸最淳樸的時光。漫步在記憶中的麻石街巷,看著老人在巷口或搖椅閑聊或下棋圍觀,身旁偶爾沖出一兩個嬉戲打鬧的孩子,無一不是純粹簡單、快樂無憂的。
▲哪怕洪水來臨依舊不緊不慢的梧州人,圖源水印
不是總有人懷念著那個時候嗎?一杯豆?jié){一串牛雜,一雙運動鞋,輕松穿越回到90年代的廣州,漫步在童年里記憶最深刻的街巷。
各位自己友,
你們覺得梧州和廣州最像的是什么?
來評論區(qū)分享你們的故事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