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光明日報 官方微博發(fā)了一條微博,標題為: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為何不高?

這條微博,內(nèi)容源于同一天發(fā)表在光明日報報紙上的一篇研究文章,《從城市特征觀察普通話的使用》。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

圖 | via網(wǎng)絡(luò)▲

這篇文章的作者郭駿教授,將廣州內(nèi)外部交際用語的數(shù)據(jù),和不同規(guī)模城市、不同地域城市、粵語城市和非粵語城市進行了比較,發(fā)現(xiàn)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僅略高于小城市;作為東部城市,普通話使用率僅稍高于西部城市。

于是,有了上述的這一條微博。很明顯,@光明日報 官博的潛臺詞正是,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不太高啊,至少是和這個一線城市的地位不太匹配。

這條微博立即引發(fā)討論,@光明日報 一條微博通常只有個位數(shù)的轉(zhuǎn)發(fā)、評論。截至發(fā)稿,這條有關(guān)廣州普通話使用率的微博,已經(jīng)有68條轉(zhuǎn)發(fā)、174條留言。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

圖 | via網(wǎng)絡(luò)▲

廣州市民的留言的潛臺詞卻是,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還不高呀?到底要怎樣?

這一高一低,對比鮮明。那么,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是高了還是低了呢?

01

先說下光明日報刊載的這篇研究成果。

從研究方法上,作者在定量研究中對可能的變量做了分析,包括地域、規(guī)模以及流動性。

但作者恰恰沒有研究一個東西,那就是縱向上的對比,也就是一段時間以來(比如推普以來),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程度如何。

很明顯,多數(shù)廣州市民首先是從這個角度去看待普通話使用問題的。

縱向來看,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肯定是變高了。這一點,在廣州生活越久的人,感受會越強烈。

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加上國家層面推廣普通話的要求,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變高是情理之中。

在廣州荔灣、越秀等老城區(qū),粵語的使用場景還算多;但到了天河,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和深圳沒什么兩樣。

去年,廣州某小學(xué)向家長發(fā)短信,要求在校園內(nèi)禁說方言,后遭家長投訴。荔灣區(qū)教育局公開回應(yīng),推廣普通話不等于禁止、廢除方言。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

?圖 | via網(wǎng)絡(luò)▲

這是粵語當下尷尬境遇的一個縮影。

?

今天廣州的00后,粵語說不標準、不說甚至不愿意說粵語的,已經(jīng)不是個別現(xiàn)象了。

推普政策下,學(xué)校里說粵語的機會寥寥,上課、交流要用普通話。

對于廣州下一代,粵語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堪憂。

02

《從城市特征觀察普通話的使用》,還隱藏的一個奇怪的邏輯,讓今天的廣州人越來越感到不安。

那就是,推普等于消滅粵語。無論是邏輯還是價值觀層面,這幾乎不假思索地成為作者整個研究的前提。

事實上,哪怕是單論推廣普通話的效果,也不應(yīng)以追求普通話使用率高為條件。為什么郭駿教授不從縱向上做研究?一是沒有數(shù)據(jù),二是可能也沒有這樣的意識。

推普這件事上,大家追求的是結(jié)果層面的普通話使用率高還是不高,邏輯清晰,視角殘暴。

從政策上來講,普通話是法律上的國家通用語言,推普是國家政策。但把推普作為視為無比正確、且唯一的評價工具,卻是危險的。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

圖 | via網(wǎng)絡(luò)▲

?

官方層面明確過推普不等于廢粵。但在操作層面,什么場合應(yīng)該講粵語、甚至推廣粵語,這個尺度卻很不好把握。所以有些事就變成了“只做不說”。

推普政策施行以來,廣州人的文化危機感一直沒有消減過。而文化保育遇到的一個死扣,就是上述的這個奇怪邏輯。

語言的統(tǒng)一,是發(fā)展的需要。普通話有普通話的作用,但地方語言也有其價值和作用所在。

所以,推普的效果是不是要以消滅粵語為前提?推普是不是也應(yīng)該為地方語言留足空間?

或者說,推普的應(yīng)有之意,也包含了地方的語言文化的保育,包含了多種語言的共生甚至互動。

03

身處南京、研究吳語的郭駿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廣州人的焦慮。

但吳語和粵語的情況確有不同。不說別的,那么大吳語區(qū),你瞧不上我、我瞧不上你的情況見的還少嗎?

以內(nèi)斗省江蘇為例,吳語區(qū)的老百姓雖同處南部,但相互間的地域認同沒有因為同屬一省而增加半點。

甚至,語言上相近,還拉遠了身份上的認同。

在華南,一個廣州人和一個佛山人或清遠人,口音、俚語或有差別,但彼此間都認可,大家講的是一種叫“粵語”的語言。

但如果一個蘇州人和一個上海人交流,用普通話才是正常。

?

在長三角,很少有人說自己講的是吳語。蘇州人覺得自己講的是蘇州話,上海人認為自己在講上海話,管它吳語不吳語。

所以吳語的危機,很難形成一種自我拯救的氣候

說到底,語言上雖同屬一支,但身份上卻做不到同氣連枝。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

圖 | via網(wǎng)絡(luò)▲

其實,90年代,上海及蘇南城市也有推普大潮,強度不會比廣東更輕。但如今民間的境況卻有不同。

在蘇南,講不講方言,是一種調(diào)侃式的輕松話題。所有人似乎有一種心照不宣的共識,那就是方言是要死的,早晚的問題。

但在華南,粵語的危機是個嚴肅話題。

04

曾經(jīng),粵語不僅是廣州的通行語言,更是一種文化上的驕傲。

改革的春風(fēng)從南中國這片熱土吹起,資本、技術(shù)的率先進入,加上背靠香港,粵語不僅是一種日常交流的語言工具,還成為一種文化優(yōu)越感的“憑證”。

上個世紀,粵語電影、歌曲的風(fēng)靡,成為廣州幾代人的榮光。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

圖 | via網(wǎng)絡(luò)▲

但政經(jīng)格局的位移、推普大潮的助力,讓這一切跌落得無比迅速。

很長一段時間,粵語是能不能在廣州生存生活下去的一道門檻,如今卻成為測試這個城市包不包容的指標。

以前,珠三角背靠香港好乘涼。如今,港人北上撈金,張家輝變成“渣渣輝”,香港演藝界自身也是一地雞毛的感覺。

無論是記憶還是現(xiàn)實土壤,粵語早就不是當年的繁盛。

粵語的衰落,伴隨著港粵文化的全面失勢,令人唏噓。

05

近10多年來,地方語言的退化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

80年代生人,上學(xué)用地方語言的還是居多。如今,早就是另一種光景。

除了東北話攻城略地,無論是長三角的吳語,還是珠三角的粵語,早就難復(fù)當年之威。

也許這種退化的趨勢還將繼續(xù),甚至還有可能加速。特別是在大城市,且不說推普大潮,人的流動本身就需要有統(tǒng)一的語言工具,勢必帶來地方語言的失落。

未來,廣州的下一代不會講廣州話,可能是正常現(xiàn)象。關(guān)鍵,看你是保持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

我很欣賞身邊一些老廣朋友,他們有種自我覺醒意識,知道對外地人說普通話是一種尊重,在老城區(qū)、和身邊的朋友說粵語也是一種自覺的熱愛。

講得喪氣一點,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粵語哪怕消失了,可能也算不了什么。甚至再喪氣點,粵語的消失可能就是一種必然。

但是,是充滿熱情地推動它,還是且行且珍惜,這就是選擇問題了。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

本期撰文

斯汀

好久沒寫文了的斯汀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

掃碼關(guān)注識廣君,入群和識廣er一起“漲姿勢”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
廣州的普通話使用率到底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