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你想看清一座城市的面目,那就在白天;如果你想領略一座城市的美麗,那就在夜晚"。對此,身處廣州的你是否認同呢?以下這些老照片,就可以帶領我們重溫昔日廣州夜景之美。
珠江是廣州的母親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廣州人,也因其美麗而多次入選"羊城八景",如宋代"珠江秋月(色)"、明代"珠江靜瀾"、清代中后期"珠江夜月"、1963年"鵝潭夜月"、1986年"珠海晴波"、2002年"珠水夜韻"、2011年"珠水繁星"等,細心的看官一定會發(fā)現,它們絕大部分與夜景有關。
從上至下:
民國珠江夜景
上世紀50年代珠江夜景
上世紀60年代珠江夜景
上世紀80年代珠江夜景
1
說到珠江夜景,就不能不提到白鵝潭一一她環(huán)繞廣州荔灣區(qū)沙面島的珠江河面,是珠江三段河道的交匯處,河面寬闊浩淼,煙波蕩漾,風景秀麗怡人,"鵝潭夜月"更是珠江美麗夜景的"杰出代表"。1964年,中國唱片社出版了收錄有粵曲《鵝潭夜月》的唱片,紅線女在曲中唱道:"駕輕舟一葉泛鵝潭,豪情坐對錦江山,彩霞耀眼。一河燈火影姍姍,幾葉輕帆風淡淡。下班歸去,又渡白鵝潭。心曠神怡,聽那漁歌唱晚。江風陣陣,傳來弦管吹彈??v目美景無邊,翹首江天一覽?? 今日鵝潭夜月,朗照錦繡河山,容光煥發(fā),壯闊波瀾。月呀你往日親見白鵝潭,是否一樣風儀妙曼??",各位不妨對照這些唱詞,體會如下這些"鵝潭夜月"老照片中的意境。
關于街道與城市的關系,歷來中外說法頗多:街道是城市的一一符號、畫卷、根須、脈絡、"臉面"、"毛細血管"??我認為,這方面澳大利亞頂級建筑師尼爾德說得最文藝、最感性:"街道是城市的音樂:化腐朽為神奇。"因為,昔日廣州的街道夜景就是一首首美妙的樂曲,為美麗的羊城增添了無數亮色,其中,"廣州外灘"長堤、"廣州第一大商衢"財廳前、"不夜天"西濠二馬路當屬最動人的樂章。
1949年西濠二馬路
如果說廣州街道夜景是輕音樂,那么,廣州花街(市)夜景就是交響樂,它奏出了夜廣州美麗樂章的最強音!正如陳毅元帥詩作《花市》中描寫的:"華燈照不夜,歌聲喜欲狂;來年花更好,建設亦相同;人人爭買花,忙煞賣花郎。旖旎花如錦,看花人更紅"。順便一提,粵樂名家黃繼謀曾將這首詩譜寫成同名粵曲,1985年央視春晚上紅線女將此曲傾情奉獻給大眾,而就在那年我逛過越秀花市、考上了大學,畢業(yè)當年我逛了荔灣花市??
上:1985年越秀花市
下:1989年荔灣花市
緊接上面的話題,我們不妨將目光轉移到"凝固的音樂"一一建筑,一起來欣賞昔日廣州著名建筑夜景。
上:清末民初余蔭山房
下:民國城外大新公司
上:上世紀50年代中蘇友好大廈
下:上世紀60年代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
1
上:文革時"廣州賓館"
中:上世紀70年代廣東省總工會辦公大樓
下:上世紀70年代友誼劇院
晚上逛公園,是很多廣州街坊的必備節(jié)目,而老照片也為我們定格了昔日廣州公園夜景之美。
廣州文化公園前身為華南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以下簡稱"華南展會")、嶺南文物宮,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它都是廣州"夜生活"最豐富多彩、"夜游客"最多的公園,其夜景也最令人賞心悅目、經久難忘。
上左:上世紀50年代初"華南展會"
上右:上世紀50年代初嶺南文物宮
下左:1956年文化公園
下右:上世紀70年代末文化公園
1
越秀公園北秀湖不僅秀美,還是劃艇賞景的好去處,一年四季游客絡繹不絕,而園內的越秀山游泳場,一直都是廣州街坊的消暑樂園和體鍛"圣地",燈會也是該園一大亮點,它是廣州過年的傳統節(jié)目,深受廣大市民和游客喜愛。
上左:上世紀70年代越秀公園北秀湖
上右:1960年越秀山游泳場
下:1988年越秀公園燈會
1
改革開放后,廣州街坊又多了休閑娛樂的去處一一南湖游樂園、東方樂園等一大批新型公園先后在廣州崛起,也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夜景記憶。
昔日廣州夜景之美,非我拙筆所能窮盡,惟有將清代《羊城竹枝詞》中的佳句分享給大家:"煙波如畫舫如仙,鶯燕亭臺酒色天。蟲二字誰題石上,珠江風月本無邊。"順祝各位晚安、好夢!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場。作者:荔人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老照片中的廣州夜景》http://m.ibt120.cn/column/80709.html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