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所在的一個平時不太熱鬧的媒體人微信群忽然活躍了起來,大家熱烈地討論一個詞——PUA。

 

對于這個詞,我之前有所聽聞,但沒怎么深究過。今天看到群里這么熱烈,就去了解了一下原由,原來這一次事情起于一篇公眾號文章——《“不寒而栗”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

 

文章講的是一位北大女生慘遭男友精神控制和摧殘,以至于最后自殺的事。

 

這篇文章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刪掉了,據(jù)說原因是不恰當?shù)赝嘎读俗詺⒌囊恍┘毠?jié)。但這并不妨礙大家關(guān)于PUA的熱烈討論。

 

可能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聽說PUA這個詞,據(jù)說這個詞來自國外,原名叫“Pick-up?Artist”,是個教人搭訕、與異性溝通的心理學應用技巧。簡單而言,就是泡妞指南。

 

但不知道為什么這個PUA傳到國內(nèi)之后,像傳銷一樣漸漸變了味,成了個類似邪教的培訓課程,專門教人如何騙財騙色、甚至以暴力和精神控制和摧殘對方,直到其自殺為止。

 

那些打著情感教育的旗號,開辦PUA培訓課程的人自然是賺得盆滿缽滿的,而被傷害被摧殘的受害者,卻往往因為缺乏證據(jù),在受到傷害后無法保護自己,他們的親人也很難通過法律手段讓施害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所以,青年男女們要保護好自己,只能是自求多福,努力建立心理防線,以防受騙上當了。

 

但正如電信詐騙的很多老梗用了多年也還是會有人上當,PUA的一些技巧暗合人的心理特點,總是不免有人落入其圈套之中。所以今天大家打開社交媒體,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情感防騙指南”,教大家如何避開PUA的陷阱。

 

不過我看了一些“指南”之后,發(fā)現(xiàn)可操作性實在不高,要分辨什么“沉默的憤怒”啊,什么“無言的指責”啊,什么“增加你的負疚感”啊……看完還是搞不清怎么去鑒別渣男。

 

所以我決定自制一個“防騙指南”,供大家參考,雖然專業(yè)性可能不高,沒什么專業(yè)術(shù)語,但勝在可操作性強,一看就懂:

 

第一條:警惕丑男。通常需要搞什么PUA這些有的沒的,都是那些把不到妹的丑男,所以遇到那些長得丑但是嘴巴特別甜特別溜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第二條:向你借錢的不要理。不管是打著文藝青年創(chuàng)業(yè)旗號、家庭負擔旗號、還是成功人士旗號的,只要是向你借錢的,一律不理。這個道理跟老年人防騙一樣——只要是讓你轉(zhuǎn)賬的,都是騙錢的;

 

第三條:不肯為你花錢的要警惕。需要搞什么PUA的,大部分要不就是長得難看,要不就是沒錢,總之就是正常途徑把不到妹。所以不管吹得怎么天花亂墜,遇到不肯為你花錢的,就要提高警惕。天天說自己是成功企業(yè)家,結(jié)果連個愛馬仕包包都不肯買,這個企業(yè)家恐怕也沒多成功吧?

 

第四條:說你不好的趕緊轉(zhuǎn)身。很多精神控制者,都是通過貶低對方而達到目的的,所以遇到交往對象經(jīng)常說你不好的,趕緊走掉——既然嫌我不好,找我交往干嘛?你是扶貧辦還是慈善會?

最后一條:整天作痛苦狀的趕緊逃離。不管是PUA的還是家暴的渣男(渣女),最喜歡裝出一副無辜痛苦的受害者形象,引發(fā)對方的同情心和斯德哥爾摩情結(jié),所以如果你交往的對象整天一副痛苦不堪的模樣,趕緊離開他!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這樣的人都不是好的交往對象。你又不是圣母瑪利亞,憑什么非得拯救他?

 

以上幾條,是我一時興起想到的“對抗PUA防騙指南”,希望對各位青年男女有點啟示作用吧。

 

最后聲明一下:我并不是說長得丑的,不愿意花錢的,批評你的就不是好對象,但遇到這些情況提高一下警惕,總是沒錯的。正如陌生電話也未必都是詐騙,但提高點警惕總是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