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莊嚴寺是今天六榕寺的前身。關于它的始建年代,頗有爭議。清代方志,包括清雍正《廣東通志》、乾隆《廣州府志》、光緒《廣東通志》與《廣州府志》,以及清末《廣東考古輯要》等,均記載寶莊嚴寺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這亦多為今人所采用。

但此說疑誤。今存記載六榕寺和花塔創(chuàng)建歷史的最早也是最權威的文獻,是唐初著名文學家王勃撰寫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十一月的《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這比上引文獻的年代早多了),碑文云:“夫寶莊嚴寺舍利塔者,梁大同三年內道場沙門曇裕法師所立也……寺乃曩(往昔)在宋朝(南朝劉宋王朝),早延題目,法師聿提神足,愿啟規(guī)模,爰于殿前,更須彌之塔……”也就是說,此寺在劉宋時(420-479)已建(或說建于劉宋元嘉年間)。寺名“寶莊嚴”,語出著名佛經《華嚴經》:善財童子經文殊菩薩指點,到過五十三個地方的“善知識”(導師)求教,終于成為菩薩?!皩毲f嚴”就是那五十三個地方之一,用作寺名,寓意“迷津引渡”。相傳寶莊嚴寺建成后,菩提達摩曾到寺中僧堂一宿,以至寺內從此絕無蚊蚋。這大概是后世僧眾為增加達摩的神秘色彩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又一個神話。不過這個傳說也可算是寶莊嚴寺的建成必早于寺中舍利塔的一個佐證,因為舍利塔建于梁大同三年(537),而這時達摩早已北上梁朝首都建康(今南京)去了。

六榕花塔的建造秘史 || 馮沛祖
六榕花塔的建造秘史 || 馮沛祖

建寺之緣起不詳,當時建得怎樣也不詳。但寺址是在當時城外數里地的西郊,想必花木繁茂,環(huán)境相當幽靜(佛寺初建時四周環(huán)境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后來身陷鬧市,那是城市擴大拓展了的緣故)。寺中舍利塔之建則是緣于內道場沙門曇裕法師從真臘(今柬埔寨)迎來的佛舍利。

當時的蕭梁王朝皇帝梁武帝是個求佛狂,他聽說真臘有佛舍利(佛骨或佛牙,相傳是佛祖釋迦牟尼歸西后留下的寶物),于是就派曇裕大智法師(一說此人乃梁武帝母舅)到真臘尋求。這位曇裕法師于是前往真臘,果然求得佛舍利并帶了回來,在廣州登岸。梁武帝得報,十分高興,頒詔命廣州刺史蕭譽特地修塔以埋藏這些珍貴的佛門之寶以供奉。時在梁大同三年(537)。

蕭譽得令,選址在城西數里寶莊嚴寺內修建了一座方形的六層木塔,塔下埋藏著佛舍利。這是廣州最早的佛塔。梁武帝賜名“寶莊嚴寺舍利塔”。

佛塔的建造,最初的用途就是用來保存所謂得道高僧的骨殖的。佛祖釋迦牟尼去世后,他的弟子就建塔來藏他的骨灰。也就是說,佛塔實質上原是僧人的墓地。所以過去的佛寺,幾乎都有佛塔的。舉個最明顯的例子,著名的河南嵩山少林寺西面有古跡“塔林”,密密麻麻地排列著自唐代至清代的磚石塔220多座,至今猶在,這些塔就是該寺歷代和尚的墓地。

六榕花塔的建造秘史 || 馮沛祖

從將軍府(今迎賓館)看花塔

佛塔在印度稱為“翠堵波”,漢文譯名為“浮屠”。盡管有學者考證這是誤譯(因為“浮屠”本是“佛陀”的舊譯),但后來也就這樣流傳下來了。比如今天仍然經常說到的一句俗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七級浮屠”便是“七層佛塔”的意思。當年蕭譽建造佛塔是用來埋藏曇裕法師帶回來的舍利子的,因而就稱為“舍利塔”。位置就是今天六榕寺內的那座花塔所在處。這座木塔不僅是廣州最早的佛塔,而且還是嶺南地區(qū)最早見于記載、有據有跡可尋的佛塔。在中國古建筑史上,北魏洛陽天寧寺塔被譽為“天下第一塔”,是我國早期樓閣式木構佛塔的典范。而寶莊嚴寺的這座舍利塔,則僅晚于天寧寺塔約二十年,由此可知當時嶺南地區(qū)跟中原地區(qū)有著密切的文化交流。

相傳蕭譽在建塔時遇到了地下水位高的難題(現在六榕寺南距珠江約2000米,當年南距珠江約1000米,而西距浮丘石南面的水域卻只有約600米),于是先以花崗巖砌筑了連環(huán)式的九口水井,然后在這九環(huán)井基上建造高塔。當時建的是方形六層木塔,外表華麗,并非現在之六榕塔。元《南海山水人物古跡記》載:“寶莊嚴舍利塔……王勃記有‘古井九繞’。塔內有古鼎,藏劍一、鏡一,铦瑩下發(fā)得佛牙、舍利,似是梁代故物。”

寺塔傳至唐代,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十月,廣州都督李燧因見舍利塔頂放光,于是與寺僧寶輪重修寺塔。

北宋端拱二年(989),重修了凈慧寺。非常遺憾,這古寺后來又遭了火焚,寺塔一同毀圮。這事發(fā)生在何年何月,古籍中找不到確切的記載。直到北宋元佑元年(1086),南海人林修與信士王衢、沙門道琮等人才又在原址上重新修寺建塔。清光緒元年(1875)長善《重修六榕寺佛塔記》載:“廣州……城西有率堵坡焉……宋瑞拱中修繕之,改名凈慧寺,后毀于火,塔無存。世易時移,陵谷遞變。元佑元年(1086)郡人林修創(chuàng)議建復?!碑敃r所建成的塔,就是今天所看到的花塔的模樣了。

六榕花塔的建造秘史 || 馮沛祖

這里得說明一下,不少史志只說林修是在元佑年間(1086—1094)建塔,沒有具體記載在哪一年。如清《南海百詠續(xù)編》稱:“考六榕寺碑,唐時,浮圖已毀。宋元佑初,南海林修議建復之?!币灿蟹Q林修是在紹圣年間(1094—1097)建塔的。此說其實亦對,因為建塔竣工是在紹圣四年(1097)。

林修是個佛教徒,曾任官京師,授鳳翔府寶雞主簿(負責文書簿籍,掌握印鑒的官)。他在籌劃重新建塔時,原來的舍利塔已是遺跡全無,林修怎樣都找不到那舊塔址,就只好自己尋址來修建,結果塔還未建好就毀壞了。相傳林修后來在夢中得到神靈相告,說舊塔址該地有九井環(huán)列,東西相去不超過四五十尺,若宣泄地氣,塔就可以建成。林修夢醒后,就依照神靈的啟示找到了舊塔的地基。

當時建塔的工程是很浩大的,塔基廣四五十尺。相傳掘地時,果然發(fā)現有九口古井環(huán)列塔基外面,跟丈量建基的尺寸相吻合。塔基中央地下挖出了一口古鼎,內藏有三把古劍、一口古鏡和更為珍貴的佛舍利,這些古物出土時竟像是新的一樣。這事在古籍的記載中有點神奇的色彩,據推斷,這些古井古物應該是蕭譽和曇裕法師原來建舍利塔時的遺物。林修很聰明,也很虔誠,他保存了這些古井與古物,不予變動,把佛牙、佛骨藏在地下后,便在上面修建新塔。若照清乾隆《廣州府志》的記載,那時的塔基“下有八鬼負礎,上藏舍利”。如果這段記載沒錯的話,那上面所說的寶物就至今仍在六榕塔下壓著。人若登塔,腳下就“踩”著這些寶物了。

六榕花塔的建造秘史 || 馮沛祖
六榕花塔的建造秘史 || 馮沛祖

林修這次所新建的佛塔跟過去的舍利塔大不相同,比前者雄偉堅固得多。南朝時蕭譽建的是六層木塔,林修則建為閣樓式塔,磚木結構。廣六丈(依宋度制約18.72米。現資料記載首層塔身直徑12米),高二百七十尺(這是《廣東新語》、《羊城古鈔》諸史志載,即約高84.24米?,F資料記載塔高為57.6米,應以現代測量為準)。一直至明中葉之前,其高度居嶺南古建筑之首。外觀八面九層,內分17層。建造歷時九年,到北宋紹圣四年(1097)落成。今人稱之為宋代廣州社會文化發(fā)展水平的代表。其結構采用穿壁繞平座式,較唐塔之空筒式壁內折上結構有明顯進步。這種結構在北方未有發(fā)現,而在粵北宋塔中已見數座,對以后嶺南塔式有深遠影響。因塔龕內供奉賢劫千佛像,故此就不再稱“舍利塔”,而名為“千佛塔”了。塔的壁面有磚銘:“廣州凈慧寺寶塔磚勸首林主薄并轉運司監(jiān)勸史首王”,為元佑元年(1086)重修花塔的記錄。而重修的寺,仍名凈慧寺。

宋代時,樓閣與塔成為建筑群體的構圖中心。建筑細部裝飾、裝修向精巧、細致的方向發(fā)展,向圖案化、程序化、標準化過渡。裝飾線腳與花紋趨于秀麗、絢柔。門窗、欄桿式樣繁多。千佛塔便體現了這種特色。此后,各朝各代的重修都保持了宋代的舊觀。1980年完成了歷時兩年的全寺大修工程,花塔各級欄桿也是用東京木坤甸木復原為宋式欄桿。

同年(1097),宋王朝宗室、康州刺史趙叔盎為此撰寫了《重修廣州凈慧寺塔記》,由趙仲忽篆額,刻石為紀。此碑高54厘米,寬33.5厘米,安放寺中。以后歲月悠悠,諸多變故,因而此碑又經多次重刻?,F在人們在六榕寺碑廊所見到的,已不是北宋時代的原碑,而是明弘治年間(1488-1505)重刻的。碑文首先記述了北宋時廣州“廣東一都會也。襟帶五嶺,控制百粵,海舶賈胡,以珠、金、犀為之貨,叢委于市,地大物夥,號稱富饒。又其風俗,事佛尤謹。仁祠之盛,列剁相望”的史實,隨后第一次記載了千佛寺塔的重建經過和塔建成后的壯麗雄偉:

“一夕,夢人告使廣之。眾從其說,遂廣其基,以為四十五尺。撅地得古井九,環(huán)列基外,適與度合。中央復獲巨鼎,中藏三劍一鏡,鍤瑩如新。是日,郡官州人云集來觀,咸謂至誠感通,嘆未曾有。而信施者數百人,長老德超、寶嚴,皆愿協力辦事焉。遂鳩工壘甓,以為八觚九層,高度二百七十尺。龕藏賢劫千佛泊旃檀五百應真像。下瘞佛牙舍利,殉以珍寶。紺宇暈飛,丹檻離立,輪奐之盛,金碧照空,對嚴獻殿,繚以回廊,瑋麗稱是,然后觀者起敬,真福德聚,可以住持佛法,鞏固皇圖,為東南塔廟之冠矣!紹圣四年(1097)六月三日,工徒告休?!保ū趶V州六榕寺。碑文載于清同治《廣州府志·金石略五》)

這是一塊很有史料價值的碑石。

六榕花塔的建造秘史 || 馮沛祖
六榕花塔的建造秘史 || 馮沛祖
六榕花塔的建造秘史 || 馮沛祖

宋代時的廣州城,有好幾座佛寺,但未有佛塔,而且城中又沒有高層建筑物,因而這座高塔就顯得特別引人注目(當時西城已筑,凈慧寺位于西城中),簡直可作當年的城標。越秀山海拔才70米,而這千佛塔高57.6米,為廣東古塔之冠,可見其莊嚴挺拔的雄姿。自建成后,它便是游人登高遠眺的好去處,所謂“塔窮炎海目,山擁越王城”(清初王士禎詩句)。當時凈慧寺離珠江不足千米,因而這千佛塔當年還是珠江航道的重要標志。正所謂:“巍峨輪奐,雄矗天半,海舶收港引為表望?!蹦纤卧娙朔叫湃嬖谒鑼懏斈陱V州名勝的著名詩集《南海百詠》中有《凈慧寺千佛塔》一詩,把當年的情景及上面講過的九環(huán)古井傳說融入詩中,詩曰:

九井神光射斗牛,

天井寶級鎮(zhèn)南州。

客船江上東西路,

常識嶙峋云外浮。

詩中“天井寶級”就是指的千佛塔,并借喻廣州的地理位置。(《晉書·天文志》有云:“南方東井八星,天之南門?!保┣宕膶W家、番禺人汪兆銓有《記六榕寺塔》一文傳世,文中記述塔的歷史、建筑特點,以及登塔遠眺的景致。文雖不足千字,卻是嶺南散文中的名篇。其中描述當年花塔的朝夕景色是:“曉日初上,光采炫然;火珠熒熒,若木爭色。丹霞絢晚,人間暝煙;仰視上方,殘陽燭明,光半鴉背,用以研朝媚夕,幻成奇觀?!笨梢姰斈甑撬╊虺?,其景色之美實在是非常引人入勝的。

千佛塔在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曾大修過一次。今塔上欄桿即為宋代時的欄桿形式。塔壁多處仍存有北宋時的磚銘,上刻“廣州凈慧寺寶塔磚勸首林主簿并轉運司監(jiān)勸史首王”等文字。這“林主簿”即曾任寶雞縣主簿的林修,寺塔的重建者。從磚銘、塔形以及闌額上施普柏枋、圓櫨斗等方面看,今塔身應基本上保存了宋代重建時的風貌。

六榕花塔的建造秘史 || 馮沛祖